追風箏的孩子的圖像上星期六連假期間,跑到諾貝爾買了兩本書:《追風箏的孩子》、《不存在的女兒》。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把這本《追風箏的孩子》看完。就如同書皮上的書評:這本小說太令人震撼,很長的一段時日,讓我所讀的一切都相形失色。

這次的閱讀,讓我像是做了一趟旅行。不論是書中所描述的國家、人生和感情。

大部分的時候,我所接觸到的小說都是比較屬於日本或歐美較暢銷的小說,然而這本《追風箏的孩子》描述的是阿富汗的故事,一個幾乎在台灣出版市場很少出現的素材。因為這本書,讓我接觸到了阿富汗、西亞、中東國家,也建築起一小段我從沒經歷過的閱讀旅程。

《追風箏的孩子》以阿富汗為背景,描述1975~2002年的一段主僕、兄弟、朋友的故事,這本書深刻描繪阿富汗的文化、種族、宗教與戰爭。因為這本書,我才發現原來阿富汗在我出生前也曾經和平、富饒;我才逐漸了解在我有記憶以來,那段回教國家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宗教、族群矛盾,才看到塔利班推翻政權時阿富汗人民的快樂和接踵而來如地獄般的痛苦……。


故事中的2個小男孩阿米爾和哈山,是主僕、是家人也是朋友,他們歷經了背叛和救贖。現實中,我們許多人都像阿米爾一樣,為了安穩的生活而帶著不少遺憾,但總是直到死亡來臨時,才發現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心中的遺憾。然而,哈山卻是那麼的永遠勇敢、真誠、重諾,堅強面對他的一生,永遠帶著愛與寬恕面對他的朋友、家人。

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真實,整本書的內容完全沒有無病呻吟,讀完後鼻酸的感覺不斷湧現,因為太過震撼。《追風箏的孩子》讓我看到人類的殘忍和邪惡,卻也因為哈山的愛與寬恕、阿米爾的誠實與勇氣,讓我看到了光明與溫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萍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